近年来,榔桥镇浙溪村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生产的有效途径,不断争取项目资金,着力解决贫困户的交通、人居环境、文化等问题。
潘立平是浙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过六旬的他家住在团结组,家门口是一道山间小溪,以前周围村民只能从河床底一条便道出行,道路泥泞不堪,车辆通行十分困难,遇到雨天河水上涨,两岸群众不能往来。“土路变成了泥浆路,路面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车辙。对于像我一样骑三轮车的村民,通过这条滑溜溜的泥路需要非常小心,车辆打滑致人摔倒的事也是常有。”今年年初,浙溪村扶贫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10万元新修了水泥桥,潘大爷充满感激,“我走了大半辈子的土路,如今能走上宽敞又结实的水泥桥,感谢工作队对我们的帮助与关怀,这水泥桥更是便民桥、连心桥”。
浙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蒋明告诉我们,近年来,浙溪村积极争取“村组道路延伸”、“畅通工程”、“一事一议”等资金1000多万,完成15公里村级道路硬化改造。今年上半年投资123万元、长1700米的畅通工程全面完成,连接团结组到龙王组4米宽水泥道路实现硬化,方便了3个村民组群众生活出行和生产物资运送。
与此同时,浙溪村两委积极协助榔桥镇文旅办向县文旅局争取7万元资金,将原村部办公楼进行改造,建成“浙溪村农民文化乐园”,新设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电子阅览室。贫困户汪和树连连称赞,“以前想看书,也是向家里读书的年轻人借。自从咱们村农家书屋建成,我经常过来阅读,书籍种类丰富,有健康、就业、种养殖、生活百科类等等,这里成了我茶余饭后丰富知识的好去处!”村主任陈金龙表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浙溪村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实现农村环境新提升。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入户提倡村民养成房子整洁干净、厨房通烟通气、人畜分离而居的良好卫生习惯,雨污排水沟、垃圾池持续推进建设,预防疾病发生。浙溪村又先后投入12万安装35盏路灯,对街道进行亮化;投入4.8万元将村部旱厕改造成水冲式公厕,新建泾县旌德交界旅游公厕1座;投入33.6万元完成安全饮用水项目,解决叶村、管村、坎下、松村、四分等村民组及街道村民饮用水问题。同时还完成了部分村民组村庄整治、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和贫困户、边缘户危房改造和住房质量提升,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江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