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四举措”提高“健康扶贫”质量助脱贫
来源: 2020-06-15 10:23:18 责编: 安徽党媒云

安徽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安徽省砀山县把健康扶贫摆在扶贫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强基础、建机制、优服务、广宣传等举措,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实施,强力推进,不断提高健康扶贫质量,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获得感幸福感,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强基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该县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总投资7亿多元的县人民医院内科大楼、传染病诊疗中心、医技楼和县人民医院120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和使用,深入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优质服务基层行”、“卫生室标准建设提升工程”等活动,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2018年以来,对全县13个镇卫生院进行升级改造,就医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村卫生室99个,改扩建67个,逐步实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落实,为镇村卫生室配备325台健康一体机,人脸识别平板电脑300台;改造升级全民健康网站,实现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全面健康体检系统全覆盖,给贫困人员提供成本更低、就医更便捷和质量更高的医疗健康服务;推进乡村一体化建设,统筹解决村卫生室基本用药范围过窄、药品配备品种不全、药品配送不及时等客观问题,提高农村群众在基层看病就医的满意度。

建机制,提高基层业务水平。县卫生健康委、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联合出台《关于全科医生培养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创新全科医生聘用模式,结合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推进全科执业医生的“县管乡用”和全科执业助理医生的“乡聘村用”管理机制,2020年实现每个镇卫生院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在招聘、津贴、评选评优和荣誉表彰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充分调动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2019年以来共为镇卫生院招聘人才30人。积极推进村医养老保险的办理,解决其后顾之忧。扎实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扩大村医队伍来源,今年签订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服务意向书23人。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举办乡、村两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今年共举办此类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达300余人次。

优服务,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该县扎实推进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个人自愿、应签尽签”相结合、“门诊签约、上门签约”相结合的原则,在稳定签约服务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重点对贫困人口中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疾病的贫困患者开展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把工作重心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当好贫困人口“健康守门员”,将签约服务融入基本公卫服务“两卡制”的推行中,依托健康一体机开展相关辅助检查,经常化、规范化履约,将考核结果与新农合资金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个人绩效分配挂钩,以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到位,不断提高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签约 46686人,签约率73%,卫生服务“两卡制”系统获取家庭医生签约工分值612万分。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联)体建设。围绕“两包三单六贯通八统一”建设思路,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问题;推进县级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院、河南洛阳正骨医院等省、市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通过义诊、讲座、查房、会诊、手术等形式提升医疗技术和学科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2019年以来,医联体医院共开展会诊病例21人次,讨论疑难病例19人次,接诊1086人次,讲座140余次,培训人员1173人次,教学查房270余次,指导和实施各类手术251例。

广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近年来,结合创建省级健康县城和全省健康促进示范县,该县全面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充分利用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上门履约等时机,“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健康饮食、高血压防治等健康科普知识,促进广大群众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结合健康扶贫工作,通过抓好阵地宣传、主题宣传、“面对面”宣传,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栏和微信公众号、LED电子显示屏等手段,加强健康知识和扶贫政策的宣传,真正让基层干部群众全面准确了解健康扶贫政策,让健康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为健康扶贫工作有序推进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与新冠疫情防控结合,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卫生健康意识,把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讯员   李艳龙   郭盛龙)(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