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就是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我是来走亲戚的,家里有什么事情尽管告诉我,如果能帮上忙的,我一定会帮大家的!”这是宣城市泾县妇联帮扶责任人王萍对联系贫困户常常说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7年,王萍联系的贫困户从蔡村镇上胡村调整到了月亮湾村,开始联系5户贫困户。第一次走访时,为了尽快熟悉每一家的情况,她拿出随身的笔记本记下各家的人口、健康状况、房屋田地、山场茶场及平时收入等情况:如胡厚加是听力言语残疾人,已经办理《残疾人证》,已享受相应政策补助;章莲子老人患类风湿多年,走路腿脚不方便,未办《残疾人证》;与郭素珍老人交流比较困难,好像听力不大好,未办《残疾人证》,平时一人在家生活,两个儿子都常年在外打工。初次走访了解的情况她都铭记在心。在随后每个月的走访中,她对5家的情况了解得也更加详细了。
为了能让她们早日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2017年12月,王萍及时帮助郭素珍和章莲子办理了《残疾人证》评定的相关材料和手续。通过县医院的残疾评定,郭素珍和章莲子顺利拿到听力三级和肢体四级《残疾人证》。紧接着,王萍便帮助她们申请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为贫困的家庭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20年4月。王萍在最近的几次走访中发现,也许随着年纪的增长,郭素珍的听力越发不如以前了,和她说话必须在耳朵边上吼了;章莲子的类风湿也一直不见好,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身为“帮扶责任人”的她想到了“责任”两个字。王萍及时联系泾县残联,为郭素珍申请残疾等级变更,重新再进行一次残疾评定。4月9日,她陪着郭素珍在泾县医院参加了听力检测,并重新评定了残疾等级;并且她及时帮助章莲子向县残联申请了一部助行器,让章莲子在走路的时候能够借助器具,缓解腿部疼痛的同时能够提高安全性。
农村的老人是朴实的,她们没有多少话语可以表达。比如郭素珍,在王萍为她送去新办的《残疾人证》时,她只会一直说:“你对我好,你们对我都好,看到你来,我就高兴。”章莲子在试用助行器时开心地说:“这个东西好,我可以扶着走路,不用担心摔倒了。”
王萍在“走亲戚”的时候,不仅仅记挂着她们的这些小事,也同时牵挂着她们的大事。月亮湾村产茶叶,每年茶叶销售是贫困户的一件大事。每到茶叶上市,她早早就开始帮贫困户销售茶叶了。2019年她累计为贫困户销售茶叶和葛粉20余斤,帮助她们增收约4000元。(张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