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两委两站”社区治理模式最初形成于2012年,先后获得“合肥市政府工作创新奖”“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入编《大国治理: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基层实践》。随着合肥市委出台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和完善基层治理“1+8”文件精神以及蜀山区党建领航治理“五好”小区建设的落实,西园街道“两委两站”模式也随之提档升级。
居民小区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单元和社会治理的第一线。为创建党建引领好、群众自治好、各方协同好、为民服务好、社会风尚好的“五好”小区治理新格局,形成“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协商议事、共治共享”治理新模式,蜀山区研究制定了党建领航小区治理“五好”建设的实施意见。
西园街道主动作为,将“两委两站”治理模式不断升级,使得各项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进一步畅通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
坚持党建引领,让小区组织“立”起来
“五一”劳动节前夕,西园街道美虹社区天鹅花园小区党支部,携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的党员医生、护士来到天鹅花园小区,为社区居民做免费健康检查,并讲解急救、用药注意事项等医学常识,宣传健康科学生活理念。
“邮电新村小区党支部、天鹅花园小区党支部都是今年4月中旬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美虹社区的驻地单位之一。”为做好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增强群众家门口的战斗堡垒,美虹社区党委整合辖区资源,建立健全小区党支部、社区“大党委”和区域党建联席会,联合12家结对共建单位党组织成立了组织建设委员会、协商共治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
据悉,此举明确了社区大党委统揽地位,形成了社区党建“一盘棋”的格局;理顺了党支部设置与网格小区的关系,一个小区划分一个网格,建立一个党支部,健全了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项目化服务工作机制,与区域各类党组织开展项目化双向交流,定期组织主题月活动。
目前,启动实施的党建项目有34个。其中居家养老合作社项目,引进安徽乐邦慈善基金会,成立社区居家养老专项基金,吸纳了辖区7家企业单位资金78430元。虹星联动项目开展了“笔墨凝香,书写芳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美食协会来助力,社区好人齐欢聚”等主题教育活动 14次,党员群众参与2000余人次。
“坚持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各单位优势,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增强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西园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峰介绍,通过此举,合理利用社区单位、社区人才、社区信息等方面资源,建立共享大平台,推动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群众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
坚持共商共治,让小区群众“动”起来
党员活动室、睦邻议事厅、童心苑、残疾人康复中心、红色物业……走进金域华府小区,各种社会组织汇聚。
为促进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美虹社区发动辖区的各类单位、企业和居民通过议事协商、孵化培育和督导支持等工作机制参与社区民主自治工作。同时成立养老合作专委会、物业环境专委会等,做好居民的组织引导工作;依托业主委员会、睦邻议事厅搭建居民议事平台,构建居民反映诉求和沟通交流的协商议事平台,做到“一周一会一主题”、“一事一议一公开”。
其中,养老合作专委会围绕社区养老力量的培育开展规划、指导、监督工作。2019年以来,挖掘36位居民志愿者,培养12位居民骨干,孵化和培育12支社区社会组织。
“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美虹社区先后成立全市首家青阳路餐饮美食协会,在餐油烟整治、食品安全、诚信经营上发挥了很好的自律和监督作用;成立社区红白理事会,倡导居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树立勤俭节约的新风尚......民间团体协会加之各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初步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基础、社区网格工作站为重心、社会组织为补充、居民广泛参与的基层自治格局,形成“ 一居多会”工作模式。
坚持多方协同,让小区资源“聚”起来
“每周四上午8点开始,美虹社区睦邻点免费理发室都会开放半天,免费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理发,排队理发的老人络绎不绝,理发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是本辖区居民志愿者。”社工程亚唯介绍,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有意邀请居民参与,对特殊老人一对一结对帮扶,促进居民志愿服务意识提升。
此外,通过面谈、培训、激励等方式孵化出邻里帮帮团组织,每月定期上门搜集社区特殊老人的需求,并与社工共同为老人开展上门理发、家政清洁等志愿服务。
据悉,美虹社区已经通过开展老年学堂、节日主题活动等方式,挖掘居民志愿者640人,引导居民支持开展服务2780人次,通过开展居民面谈、组织培训和激励等方式孵化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2支。
美虹社区注重发挥“五社联动”在小区治理中的作用,形成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社会服务平台、社会工作人才、社区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和社区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精准服务,即通过购买专业社工岗位,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针对社区服务开展规划设计;社工在服务中孵化和培育居民志愿者,促进社区治理队伍建设;发挥服务平台整合资源的功能,吸纳各类资源加入,积极促进服务落地实施,有效发挥各类社会力量参与。
目前,合作单位包括爱心企业7家,主要提供资金支持;服务企业5家,主要联动共同开展服务,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周边商铺7家以及高校大学生社团2支,专业老师2名等,“在数量和专业力量上都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坚持精准为民,让小区服务“快”起来
“有种家的感觉与温暖。”坐在宽敞明亮的居民“会客厅”,等待网格长为其办理80岁高龄津贴认证的杨玉清老人说。
据了解,为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美虹社区共划分为个20网格小区, 配备20名网格长,网格长对所负责区域做到家庭(企业)情况、人员类别、服务需求、区域设施、隐患矛盾的“五清”。充分发挥政策宣传、民情征集、环境巡查等作用,从居民关心的“六小事”出发,坚持对困难群众、独居老人、残疾家庭等“六必访”,做到邻里矛盾、邻里互助等“六必到”,做到环境卫生不清洁等“六必报”,使网格化工作真正成为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民心工程。
“网格化管理让‘最后一公里’更畅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西园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峰介绍。
工作人员主动走进居民家中,了解诉求,帮助群众解决或上报办理信息,把原来的被动处理问题变成了主动服务,及时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提高了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服务效率更高。
坚持文化育人,让小区风尚“好”起来
行走西园,你会发现,环境宜人的小区与悠然自得的居民和谐共存,枝繁叶茂的树木与干净整洁的道路相映成趣……这一切得益于西园地域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育人,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去年9月8日,西园街道举办“礼赞好人,祝福祖国”首届“西园好人”评选颁奖活动,迎接新中国70华诞到来。今年为表彰在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西园街道开展疫情防控期间“西园好人”专项评选。美虹社区的退伍老兵,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成立了“疫情防控巡逻队”,每天在小区职守巡查。
“书画进社区”、“美食协会来助力,社区好人齐欢聚”......美虹社区利用社区配套办公用房、物业用房打造精神文明宣传阵地,打造好人文化、邻里文化、社区文化、公益文化,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增强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知需求而后解难题”。社区治理者归根结底是群众的服务者,社区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阵地,面对新时代下的社会治理新要求,“一刀切”、经验化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整合和优化服务平台,发挥社工社会组织作用,让社区居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让党组织领导小区治理有了“底气”,让广大居民参与小区自治有了“士气”,让社会组织开展服务管理有了“心气”。西园街道不断深化社区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对社区有了“家”的归属感。(陈江霞 潘发生 胡小颖 高桂莲 孙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