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挺的经济林吐出新绿,一排排绿油油的蒜苗整齐地在树下“列队”,白色塑料棚膜覆盖的拱棚下,一株株西瓜苗探出头来……夏至刚至,在泗县大杨乡小丁村环线西路上,目光所及之处,尽显明丽的风景。
小丁村村部旁,一群五六十岁的村民们正在经济林里忙碌着,和往年不同,今年他们在林下栽植了西瓜苗,等到八九月份,一颗颗绿油油的“致富果”就能结出来了,成为小丁村增收的新亮点。
“之前铺的黑膜用来保湿,现在西瓜苗长出来了,就要在上面搭拱棚、覆白膜,为西瓜苗保暖。”在这务工的贫困户王发珍谈起西瓜种植技术头头是道,已经在这务工近三年的她,平时一有活就第一时间赶过来。靠着在这里务工,她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
“现在孙子上学了,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就我一人在家里。在这里打工能和别人说说话,一天还能挣60块钱,够我零花的。”今年72岁的梁翠英笑着说,闲来无事的她也经常到这里干些零活,挣钱补贴家用。
在林地的一头,负责人杨礼明正在地头整理水管,为地上的滴灌管通水。“3年前,我们飞杨牧业流转了村部旁的20亩地和小丁村环线西路两旁的100多亩空地,栽植栾树、紫薇、金桂、红叶石楠等风景树,去年还在树下套种了20亩大蒜,按照3块钱一斤的市场价卖出去,挣了5万多块钱,效益还是很好的。今年我们扩大了规模,种了20亩西瓜和一百多亩大蒜,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说话间,孙达荣也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利用林间套种,他的基地也在‘绿’和‘富’的结合点上做出了新文章。
另一旁,杨礼明的母亲孙达荣正带着七八名工人在路边抽水抗旱,她指着一株红叶石楠说道:“种风景树不仅效益好,而且市场较稳定。这些风景树树龄不一样,价格自然有差别,现在这株两年多树龄的红叶石楠市场价在50元左右,明年这个时候就能涨到六七十,我们买来时才几块钱一株。我这总共种了一万多棵树,过两年就能全卖出去了。”眼前这一百多亩的风景树为小丁村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群众共享“绿色福利”,也成为流淌财富的“绿色银行。”
“杨礼明是我们村的能人,他的经济林每年能带动二三十名村民就业,帮助了七名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同时,承包闲置的土地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今后,我们村还将充分发挥村里的致富能手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小丁村村书记胡佳佳告诉笔者。(通讯员 刘月亮)(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