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宣城市泾县云岭镇新兴村贫困户李大付就开始忙碌起来,他将在家中制作的十几斤豆腐小心装好,骑着三轮车拉到附近村庄和集镇销售,经常供不应求。
66岁的李大付,因家庭负担重、劳动力欠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妻子又双目失明,俩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贫。2014年,李大付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家庭实际情况,村里为夫妻俩申请了低保和残疾人生活补助,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为帮助李大付家顺利脱贫,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李大付曾经会做豆腐,就建议他在家开个小作坊,将这门手艺拾起来。李大付刚开始犹豫了一阵,觉得自己太久没做豆腐,心里有点胆怯,工作队向他描述了做豆腐的前景和销路,并提出帮助协调销售渠道,他这才鼓足勇气,决定尝试着做豆腐生意。仅仅两年时间,靠着豆腐加工、种养业,李大付家年收入已突破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每天一大早他就推着三轮车出门卖豆腐,经年累月的手艺,加上豆制品货真价实,乡亲们都喜欢吃他做的豆腐。“生意还不错,逢年过节的时候需求量大,每天就是不停地做。”李大付乐呵呵地说,每天下午回自家豆腐坊里后,泡豆沥干,磨浆,慢火熬煮,冷却……又得开始新一轮的准备工作。虽然很忙,但非常充实。
李大付虽已年过6旬,但干起活来毫不含糊。平时除了照顾行动不便的妻子,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他还养了几头猪仔、几十只家禽,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活。他盘算着,今年通过卖豆腐、养猪等,可收入2万多元,不仅可以满足家里的日常开支,还能有些存蓄。“我现在就想着趁身体好的时候多干点,党和政府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得争口气,贫困的帽子永远不再戴。”李大付坚定地说。(张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