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丁桥镇:洛家潭村苗木大户徐正宝的扶贫故事
来源: 2020-03-20 09:30:32 责编: 陈亮

71ea23404dec818fca566ba34b7971c

image

徐正宝是土生土长的丁桥人,1971出生于丁桥镇朱家村;他20多岁就赴上海做海鲜生意,赚得第一桶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徐正宝准备回乡创业,回报家乡;然而,回乡创业并不是一句话的事,没有对口的项目,没有技术是万万做不好的。为了回乡创业,徐正宝多方收集信息,周密谋划。

有道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徐正宝为人诚信,勤劳能干,在外打拼的这些年,积累了很好的人脉关系。经过多方打探,他获知以前有一个工友家在镇江,回家创业种植苗木,没几年就赚得盆满钵满。他便迅速与这位工友取得联系,工友了解徐正宝的为人,十分愿意帮助他,倾囊将种植苗木的决窍以及销售方法等向他和盘托出,使徐正宝对苗木兴致盎然。

要知道:看花容易绣花难。徐正宝知道,别人做苗木能成功,不代表自己也能成功;各人的能力有别,地域差异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那位朋友生在经济发达的江苏镇江,而且那里有一个大型苗木基地,全镇人都种植、销售苗木,从事苗木的培育、销售、运输一条龙全方位服务,他们从事苗木产业得天独厚;但徐正宝没有这么好的条件,通过对本地市场的分析和调研,徐正定觉得在家乡种植苗木前景广阔,再加上有朋友的鼎力相助,他有了底气,决定回家创业——创办高品质苗木培育基地。

要创业,首先是要有技术,如果做一行自己都不懂,肯定做不好。徐正宝多次到镇江工友的苗木基地,学习苗木培育、管护技术,并通过工友了解苗木的市场行情;一空下来,徐正宝就向书本学习,在网上搜索有关苗木方面的知识。有了技术,徐正宝信心倍增,他马上着手创业事宜。2014年,他联络村民成立了惠民苗木专业合作社,一期流转洛家潭村8个村民组200多亩土地作为育苗基地,主要种植朴树、乌桕、榉树、大叶女贞、红叶石楠等高品质树种。

创业之初路漫漫。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就200亩土地的流转就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涉及到8个村民组,人多嘴杂,提什么条件的都有。好在徐正宝在当地人缘好,又有村两委保驾护航,事情才得以顺利进行。流转的土地,有的已经荒废多地,杂草灌木丛生,首先要将这些杂物砍去,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种活劳动强度大,一般老年人干不了,但如今乡下又找不到年轻人干活;徐正宝亲自上阵,带领家人和亲戚经过艰苦奋斗,才将这些杂物去掉。然而,请挖掘机将土地全部翻挖,再根据地势划分地块,选择性种植苗木,以适应树木的生长特性,并获得美观的效果。

徐正宝深深懂得:市场是产业的生命线。通过广泛调研,他选择培育、种植朴树等高品质树苗;有了正确的产业定位,他的苗木产业欣欣向荣。这些年高品质的树种价格一路飙升,且供不应求。当然,再好的树种如果种植不当,质量不好,也买不出去。对此徐正宝却有自己的栽种经,他种植的树不仅成活率高,且枝叶茂盛、外形美观,很多客商争相购买。可徐正宝不急于出手,他在掌控最佳火候,要将这此待字闺中的“宝贝”,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你心中有什么块垒,不妨到惠民苗木基地走一走,看一看那些整齐美观的红叶榉树和通红的乌桕,还有一丛丛三五株抱作一团的朴树,沐浴着冬日暖阳,你的心情一定会豁然开朗,心头所有的阴霾将随之烟消云散,在那欢快的鸟鸣和清新的空气中汲取新的力量,向生活张开更有力的翅膀。

徐正宝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经常邀请外地同行来基地交流、指导;他对苗木的培育、管护技术了然于胸,针对市场需要更有自己独到的预见。他的苗木基地很快享誉全国各地,畅销山东、河南、江浙沪、福建、江西等地;同行们每每路过丁桥,都要来参观学习一番,对他的苗木爱不释手。

为了扩大产业规模,2015、2016连续两年,徐正宝在丁桥镇狮山村扩建了两块苗木基地,合计面积达400多亩。2019年,他在丁桥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承包了贫困村牛山村的扶贫项目500多亩苗木基地,一期栽种乌桕、朴树、榉树等150多亩。至此,徐正宝经营的苗木产业基地已达1000余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大户;他的苗木基地年用工量达5000个工作日,为当地村民年增收60多万元,带动了一方经济;徐正宝的苗木基地吸纳了十几个贫困户务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促进了他们脱贫致富。

惠民苗木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部分统筹发展,鼓励村民发展苗木产业,向他们推广合作社的苗木,并将扶贫项目与合作社对接,促进了镇域苗木产业的有机快速发展,使惠民苗木专业合作社日益壮大。徐正宝表示:我们惠民苗木专业合作社,要真正做到惠民,惠及当地村民,为他们提供技术和优质苗木,带动他们发展苗木产业;特别是那些贫困人员,我们将大力扶持他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丁桥扶贫工作站:胡晶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