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军装,穿上警服,汪月富同样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作为芜湖市公安局峨桥派出所社区民警,汪月富面对的都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没有侦破大案后的鲜花和掌声,无缘街头擒凶后的凛然和无畏。但他有一颗对人民群众的火热之心,他用忠诚、热情和执着,扎根社区解民忧,筑牢社区安全防范网,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谱写了新时代为民服务的新篇章。
夯基础,实现社区“零发案”
峨桥镇茗香社区有全国著名的“江南第一茶市”,流动人口多,治安情况复杂。汪月富刚到茗香社区担任责任区民警,一切都是陌生的,为尽快进入角色,他一有空就扎进社区,走访社区单位和群众,了解社区的自然环境,区域特点,治安状况,熟悉情况。几年来,汪月富一方面坚持积极向有经验的老民警请教学习,一方面找来全国优秀社区民警的事迹材料研究、学习,经过不断摸索实践,逐步适应了社区工作和环境,他以“真心、真抓、真诚、真管、争创”的作风,总结出了一套社区民警的工作经验,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充分肯定。
汪月富深知,要想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必须要有一副热心肠,要有工作责任心,才会促使面对复杂的社区工作多动脑子,想出路。于是他坚持经常深入社区、谈工作、拉家常,慢慢地主动和他打招呼的人多了,主动说事反映情况的人也多了。为实现“零发案”,2015年底,汪月富在社区组织了一支20人的治安巡逻防范队,制定了由社区民警、社区主任、综治专干轮流带队的夜间巡逻值守工作制度。同时依靠社区居民开展义务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为弥补偏僻街巷的监控不足,汪月富在将夜间的巡逻守候延伸到清晨和傍晚的同时,还组织有责任心的老同志成立了义务巡逻队,他们既是社区治安信息员,又是护楼护院保安员,为民警及时反馈治安信息,为社区居民义务巡逻,守护家园。汪月富还牵头在峨桥镇茗香社区重新建立门牌号码,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社区组织和居民的“老大难”问题,极大地方便了茶商和社区群众,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干实事,争做防范“带头人”
针对峨桥镇茗香社区和峨桥村紧密相连的特点,汪月富按照“警务随着警情走”的原则,在茗香社区和峨桥村之间开展“四防”工作宣传,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调动群众参与防范工作的积极性。为进一步落实“四防”工作,汪月富总结出了“五个必讲”,即召开居民会议必讲,走村窜户必讲,入户调查必讲,查办案件必讲,调解纠纷必讲。其次是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落实群防群治组织,在茗香社区和峨桥村同时建立义务巡防队,将警务区进行分类管理,即治安复杂的组为一类,民间纠纷突出的组为二类,发案少、纠纷少的组为三类。工作重点是加强一、二类组的管理,认真开展夜间巡逻,做到“四勤”巡逻,即勤走:多走村窜户了解情况;勤记: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勤管:只要群众有困难求助,就要及时帮助;勤做:多与群众沟通,交流感情,通过工作有效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2019年以来,汪月富为群众及时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辖区治安案件下降60%,各类民间纠纷下降了 50%,为建设和谐社区和美好乡村作出了新贡献。
勤服务,巧做纠纷“调解人”
从警几年来,每当看到求助群众期待的目光,见到社区生活的贫困户,汪月富总是帮人一把是一把。汪月富说,虽然不能让他们从根本上改变生活状况,却能使他们摆脱眼前的困境,从而使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因经济、地界、婚姻以及邻里等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汪月富首先在峨桥镇茗香社区成立了有40人组成的4个调解小组,形成有人抓、有人管的调解网络。他根据社区警务特点,每季度组织一次培训,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定期通报民间纠纷的调处情况,认真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研究调处对策。做到小事不出居民组、大事不出社区。其次,他与峨桥镇司法所、峨桥镇综治办联合组成和议调解制度,对不属于派出所管辖范围内的纠纷三家联合调解,改变了以往三家互相推诿扯皮的现状。汪月富还向群众承诺,哪里发生纠纷,他都要第一个到达现场。为兑现承诺,汪月富向警务区居民印发了警民联系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报警求助。2015年 10 月,峨桥镇茗香社区张某、李某两人因口角之争发生打架,张某将李某打伤住院,而张某家一贫如洗,身无分文,又不肯出医疗费,为此,汪月富多次到张某家做工作,并帮其垫付费用,让张某深为感动,最终同意承担了这笔医药费。2019年以来,汪月富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76 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的因素,为建设美好三山,维护社会治安、维护群众利益默默奉献。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汪月富全力以赴投入到阻击疫情第一线,以实行行动履行诤诤誓言。自春节以来,他每天坚持在社区巡逻,并通过喇叭喊话、张贴通告、发放倡议书等方式,不厌其烦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劝导辖区居民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出门必须戴口罩,做好防护。村民小组和居民小区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之后,居民和车辆出入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必须要凭证出入,为避免矛盾,汪月富向群众耐心解释,坚持做好沟通、劝导工作。2020年2月10日上午10时许,在辖区峨桥村蒋墩组防疫点,一村民因为没带出入证,要硬闯卡口,还和现场执勤人员发生摩擦,其家人也纷纷赶到现场“讨要说法”。汪月富获悉后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劝阻,经过一番苦口婆心地劝解,该村民最终向村干部道歉,表示要服从规定,今后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热心肠,助人为乐“家常饭”
23年前,峨桥镇居民徐占英、徐外秀婆媳俩爱心接力,收留照顾了安庆的流浪老人黄见平。2015年下半年,汪月富了解情况后,积极奔波,多方联系,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最终帮助流浪老人顺利地回到安庆老家,使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他还多次调查取证,在安庆和芜湖两地奔波,联系对方派出所,最终让流浪老人拥有了自己的户口,补办了身份证,续写了人间有真情,人间有大爱的温暖。
2017年12月份,一辆公交车开进了峨桥派出所,司机下车报警称车上有位60多岁的老太太迷路了,请求派出所帮助。汪月富及时将老人接到派出所接警大厅,热心为其倒一杯热茶,耐心询问老人相关情况。老人没有正面回答,不时四处张望,口中念念有词,他推断老太太精神上有问题,于是通过系统查询最近有没有和这个老太太年纪相当的人走失,结果一无所获。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汪月富再次不厌其烦地询问,老太太嘟嘟囔囔地讲了一句“埋人壳篮子”。通过这句地道的峨桥方言,汪月富推断老人就是峨桥本地人,于是发动所里的同志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走失老人的信息。同时,积极与峨桥镇村干部联系,加入村干部微信群,并拍摄老人照片,将老人走失情形在在微信群中转发。忙活了一上午,尚未有人来所里认领老太太,汪月富不着急不上火,为老人端来可口饭菜供老人食用。午饭后,汪月富手机微信群里终于传来了峨桥镇东湾村村干部的消息,称民警通过网上发布的老太太叫蔡某美,她媳妇马上来所接人。过了一会,一名中年妇女来到所里,老太太一看到她立即上前说话。老人的儿媳妇说,老太太精神方面有问题,经常出去忘了回家的路,这次幸好民警汪月富及时救助。
在汪月富的眼里,办好每一件实事,让社区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幸福才是他最开心的事。 (程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