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5日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防疫战,成为检验特殊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试金石”。在芜湖市三山区龙湖街道,三月风爱心协会志愿者战“疫”一线勇当先锋,用坚守与奉献演绎了特殊时期的“最美志愿者”!
这是一场对人性的大考,没有谁能置身其外,我愿用爱心传递力量!——志愿者孙百荣。
3月5日上午,在龙湖新城小区南门防疫卡点,记者见到了几名三月风爱心协会的志愿者身影。孙百荣就是其中之一。
龙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孙百荣第一时间购买口罩、消毒喷雾剂等物资捐赠到防疫一线,第一时间为防疫捐款,第一时间为战“疫”献血。尤其是,她通过网络四处打听购买防疫物资捐赠防疫一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
1月25日正月初一,孙百荣得知疫情形势后,深感焦虑。当她得知龙湖街道急需口罩的消息,立即拨打自己的熟人电话,咨询是否有口罩、消毒喷雾剂之类的防疫物资。得到确认后,立即安顿好2个尚年幼的孩子,驱车前往商店购买了400只口罩。随后,直接将口罩送到了街道防疫办。
1月27日,当她得知防疫一线物资紧缺后,立即通过网络四处打听购买口罩、消毒液、额温枪等物资。当她辗转获悉,安庆能采购到这些物资后,她立即在网上下订单,订购了900只口罩、220瓶消毒喷雾剂。随后,她安顿好孩子,驱车前往安庆取货。当她赶回三山时已是晚上9时许。当晚,她又马不停蹄地将这些物资捐赠到街道防疫办。
1月29日,当孙百荣得知防疫工作急需120只翻盖垃圾桶和20只额温枪,她又上网联系、查找供货商。几经周折,终于采购到这些物资。
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孙百荣不仅在网上采购,捐赠了价格不菲的防疫物资,还带头捐款、献血,主动参与防疫卡点值守。“你为防疫付出了这么多,是怎么想的?”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解,她淡定地说:“防疫是一场对人性的大考,没有谁能置身其外,我愿用爱心传递力量!”
疫情就是一场灾难,任何人都没有退缩的余地,我愿用爱心传承阻隔疫情蔓延。——志愿者高本兰。
在三山区龙湖新城南门防疫卡点,记者遇到了三月风爱心协会志愿者中的老大姐高本兰。已经是58岁的她,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战场上,巾帼不让须眉,一直坚守了40多天。
此前,高本兰因眩晕症住院治疗,腊月二十八才出院回家。然而,几天后,当她获悉协会发出了募集志愿者倡议后,主动报名要求参加。协会的同志了解她的身体状况,劝她不要参加,她却坚定地说:“这个时候,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我绝不会拖后腿!”
刚开始,她领到的任务是跟协会的一名志愿者一道,负责对三幢楼9个单元108户进行防控宣传和摸底调查。每个单元有6层,每层每户都要宣传到位,对于刚出院不久的老大姐来说,不是一个轻松的事。但是,她却一声不吭地投入了工作。摸排结束后,她又主动参与到卡点的值守工作。“你这么投入,身体能吃得消吗?”面对关心和提醒,她总是说:“没事,挺得住!”
社会各界发出捐款倡议后,她又积极响应,先后4次解囊,累计捐款1700元。1月28日以后,她又下载了善行团APP,坚持每天捐1元善款。“你几次捐款,收入来源是什么?”面对记者提问,她说:“家里开了一个浴室,由于遇到疫情已经关门,春节期间已经没有任何收入。捐款完全出于良知,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前段时间,天气突然降温下雨,而卡点又没有遮挡,给值守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协会的志愿者劝她撤下来。她却说:“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要加强把关。这个时候,卡点更需要人。”
转眼,高本兰在防疫一线的卡点已经坚守了40多天。谈及眼下防疫形势趋于好转的话题时,她质朴地说:“疫情就是一场灾难,任何人都没有退缩的余地。我愿用爱心传承阻隔疫情蔓延。”
学习雷锋不是喊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我愿把践行雷锋精神付诸于防疫之中。——志愿者刘红霞。
在三山区各防疫卡点,大多是男同志值守。然而,在龙湖街道中沟商贸城防疫卡点,却始终活跃着一位女性的身影——志愿者刘红霞。
疫情发生后,刘红霞主动向协会报名,请求参与卡点值守中。协会同志劝她说,女同志值守卡点,身体不一定能扛得住。她却坚持要参与,掷地有声地说:“值个班、守个点,还分男女?我行!”从此,她参与到卡点值守工作。
1月28日以来,每天上午,她把家里事情安顿好,就准时出现在卡点。监测体温、查询信息,整天忙得不停歇。中午吃饭时间,卡点轮岗,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岗吃饭。
前些天,天气骤然降温,到了轮岗吃饭时间,有两个人因家里有事,需要请假。她获悉后,就放弃了回家,而是坚守在卡点。等到家人给她送来盒饭,饭菜已经凉了。她一直胃不好,吃不了。只能用热水冲泡,囫囵地咽下去。
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始终坚守在一线。当协会开展募捐活动后,她又踊跃参与。以至于,家人很不理解。对此,她却用心做解释工作,最终赢得了理解和支持。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由于连续多天的户外值守,她显得比较憔悴。记者劝她注意轮休,她却淡淡地说:“不碍事。学习雷锋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我愿把践行雷锋精神付诸于防疫之中。”
后记:采访中,记者看到了许多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听到了许多志愿者感人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涵盖了“60后”至“90后”。他们尽管经济上并不富有,但是,疫情发生后,他们纷纷第一时间捐款捐物、投入防控,用心、用情、用爱传递的春的讯息! (向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