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有人负重前行,有人逆流而上,有人选择默默奉献。在这场战”疫”中,无论是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其中就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只是小区的居民,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虽然上不了前线,但是他二人以自己的方式默默的奉献着。
姚广、杨义夫妻二人居住在蜀山区通和易居北苑,在北苑有了确诊病例以后,二人主动请缨,投身到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中。
夫妻俩人一直居住在通和易居北苑,对小区环境和居住人员比较熟悉。元宵节的晚上,他们看到物业公司李主任带领着物业工作人员十点多还在挨家挨户派发物资通行证,深感物业人员的工作不易。二人想到如其在家闭门不出,还不如走出去,为小区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组织成为战疫一员
杨义负责在小区门口采集外返人员的信息。还记得下雪的那天一双手冻得红红的还是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回来的居民,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解释着当前的防控措施和隔离政策。通和北苑主要是回迁户和租户居住,管理难度较大。每发放出去一张通行证都要解释一次当前的出行规则,有时候一天下来嗓子都沙哑了。她还要核对进出的车辆信息,对过期未缴费的车辆进行信息更新,每天要面对很多抱怨和不理解。即使这样,她仍在坚持,她相信,只有大家理解了这些政策和措施,才会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样才能更早的结束这场全民动员的战“疫”。
白天在小区门口忙着,晚上回到家里还不忘在微信群里关注那些居家隔离人员的每日体温检测,通报当前的疫情防控情况,一心一意的扑在社区工作上。
姚广负责检查进出人员和车辆的证件。严防小区外面人车的流入,一次又一次劝返那些想偷偷外出的人员,坚持一张通行证只能进出一个人的原则。姚广同志总是一手拿笔,一手拿着额温枪,这手量完了体温,那手就要给通行证标记。
2月15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他顾不得脚下湿透的鞋子,一直守着小区的大门,不敢放过一个无证人员和车辆,用自己的一份责任守护小区的一份安全。
小区里面住着不少老人,他们行动不便,很多事情都需要帮助。9栋1511室只有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家里,老爷子去年腿摔骨折了,一直行动不便,老奶奶出行都是扶着轮椅蹒跚着。老奶奶常年需要吃药,非常时期家里孩子也过不来。姚广同志看到老人家来到大门口,了解了事情以后,马上跑去摩尔广场的大药房去给老人家买来了老人需要的药。
同声翻译帮助外籍人员了解疫情现况
通和北苑里面住着不少周边高校的留学生。他们因为语言不通,很多人对我们的隔离措施不理解。姚广同志这时又担任起了翻译的工作。向他们解释我们的措施,让他们了解当前疫情情况,安抚他们焦躁的心情,并协助他们安排好隔离期间的生活物资采购工作。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疫情一点会很快结束。
他们夫妻俩人都只是小区里的普通居民,他们明白在大灾大难前,只有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战胜困难,才能早一点回到我们理想的生活中。
每一天醒来他们都会去查看最新的疫情通告,看到越来越少的确诊病例和越来越多的治愈病例,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觉得疫情的日益好转是对每一位疫情防控人员最好的安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在做好自身防范工作的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他们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为社区的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与社区居民一起联防联控,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他们的行动是疫情时节里最美的温暖。(王洁 王鹏 孙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