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抗击疫情尽显疾控人的风采
来源: 2020-02-08 12:14:36 责编: 陈亮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青阳县疾控中心克服人手不足、物资短缺等诸多困难,坚决服从县防控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不畏惧、不退缩,展现出疾控工作者应有的风采。守己克难,担当疾病防控之责疫情防控启动后,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县疾控中心责无旁贷,全体职工第一时间到班到岗,悉数安排到各个工作组,多人身兼多职也毫无怨言,连日满负荷、全身心地投入到防控工作中。面对防控物资紧缺的难题,中心及时梳理,多方联系采购和储备防控物资,并提前制定紧缺物资使用计划,进入现场流调和采样工作采取“一个人能完成的,决不安排两人”的工作模式,既节约了防护物资,又积极应对这场战“疫”可能存在的长期性。

在防控战打响后,中心全体职工甘为“逆行者”,冲在防控第一线,“舍小家、保大家”,默默付出。孙建华是该县传染病防控领域的专家,曾参加过非典防控、汶川抗震救灾等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防疫经验,其所负责的疫情处置组也是本次防控工作中任务最重、技术要求最高的小组。他参与了每一例患者的流调、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等现场处置工作,带领小组成员奔赴各个乡镇指导当地开展防控工作,为了让基层快速掌握消毒技术,他探索出一套方便操作的“现场消毒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他的妻子是木镇镇中心卫生院护士长,当全县交通检疫任务下达后,她便第一时间出现在县高速路口检疫站。特殊的时期让他夫妻俩不得不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几乎漠视了女儿的存在,经常看见他拿着盒饭急匆匆回家又急匆匆返回的身影,用他安慰自己的话这叫“大家不稳,小家何安”。

杜乐是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排头兵”,承担着流调、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网络报告、病例监测等多项任务。每一例患者的确诊,都需要在2小时内完成现场调查核实和网络报告,不管是在白天还是在深夜,他总是要第一个到达现场,通宵作战成了家常便饭。

赵婷是一位家住贵池的年轻妈妈,负责对每个病例进行指导采样和送检。每一次进入病房指导采样就是一次与“病毒亲密”的考验,期间不能有丝毫差错,采样前每一个细节她都要认真检查,防护服的穿戴是否正确,采集到的病人标本是否合格,脱防护服是否暴露,送样车辆和人员是否进行消杀等等。正是她的这份细心才能圆满完成一次次采样检测任务。因为工作特殊,需要24小时待命,自身又经常处在高风险环境中,为避免把病毒带回家,赵婷和实验室几位同事从大年初一开始便以单位为家,一直未回家。

唐荣琴和赵自愿是中心的两位外地来的年轻职工,被同分在疫情处置组,需要经常到病区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腊月29日他们回到各自老家,准备与家人共度春节,年三十当天接返岗通知后,匆匆告别家人,按时到岗到位。

1997年出生的陈蓓是中心年龄最小的一名职工,平日里嬉笑有加,在疫情面前她一改往常,开展流调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与病人面对面交谈,认真详细询问每一个细节,在一众信息中抽丝剥茧,提取病人过往的关键信息,为后续的流调报告、密接者调查追踪等打好基础。当同事问她与病人近距离接触会不会害怕时,她答道:“多少都会有一点,但疫情在前,职责在身,也顾不上害怕了。”

家在九华山的柯晴正处哺乳期,疫情发生后,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宝宝,一边是艰巨的防控任务,柯晴选择了后者,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单位,晨出暮归,毫无怨言。她说:“于社会,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于单位,我是一名职工;于家庭,我作为一个妻子、母亲和女儿,这些我都得尽责。”

坚守岗位,不谈劳累,不论付出,就着盒饭和泡面,从年后忙到年前,在一个又一个清晨和夜晚,在病区、消杀任务点和疫点,在送样往返的途中,在防控工作的每一个角落里都留下了疾控人独有的风采。(杨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