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的村庄漆黑寂静,汪双友工作的高源村卫生室却准点亮起了暖黄色的灯。他翻身起床,洗漱,并对村卫生室进行全方位的消毒。简单的早餐过后,汪双友步行出发到现为疫点的朱村组,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汪双友是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高源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但同时,他也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汪双友年轻时潜心苦学中医,高源村村委员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帮助汪双友创业,推荐他参加中医学习,把高源村卫生室闲置的房屋改建为村级卫生室中医办公室,汪双友正式成为一名坐诊医生,2016年顺利脱贫。他凭借自己二十余载学医积累,医好了数十例久病未愈的疑难症患者,成为村民心中“靠谱”的医生。
当前防疫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村医,汪双友自觉身上担子重、责任大。他每天要前往疫情发生点,对所有武汉返乡人员家中进行消毒、采集疫区返乡隔离人员体温,交代防护注意事项。回到办公室,收集其他与确诊病人有过接触的人员体温数据并制表上报。同样的工作每天分上下午要进行两次,往往到了饭点赶不上村里安排的盒饭,泡面成了他最常选择的饱腹食物。
汪双友的家在高源村团结组,距离新屋组的村卫生室仅1公里左右。每天上班、回家路线的往返穿梭,逐渐让周边村民起了担忧:每天接触疫区返乡人群,风险很大,万一被感染了,又传染给家人和村民们怎么办?他们给了汪双友两个选择:一是把自己隔离在家不再去工作;二是去工作,但吃住在卫生室,不再回家。面对这一选择,汪双友毅然选择了坚持工作,从家里收拾了被褥等生活用品,告别家人,一头扎进了村卫生室。
吃水不忘挖井人。汪双友说,作为一名村卫生室医生,面对疫情,冲在前、干在前是他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作为一名脱贫户,在最困难的时候,镇村干部帮助了他;如今,正是国家和社会需要他的时候,他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乡亲。(王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