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泉,是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提出,要促进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环保节约等生活方式。近年来,我省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发展成绩斐然。但每年产生的农药包装废物也出现递增趋势,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之一。农村存在农资经营者未依法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未全面建立农药 ...
2023年,我省开启“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首批200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800多个省级中心村名单公布。如何更好发挥精品示范村示范引领作用,如何放大财政投入的市场带动效应,如何保 ...
利辛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西淝河、茨淮新河与阜蒙河三河交汇,沿河风景带郁郁葱葱,水清岸绿,生物种类繁多,素有“塞上水乡、淝畔明珠”之美誉。近年来,利辛县紧紧围绕“一河水”这一得 ...
当前,我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皖南、皖西山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农民。锌是一种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非常低, ...
青少年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关注。当下,很多孩子生活在离异破碎的家庭里。父母的情感状态、性格特质、家庭氛围,都在无声中塑造着孩子们的心理与行为。中小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 ...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扎实推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各项工作,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 ...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对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 ...
旌德县政协反映,当前,电动自行车由于其便利性、经济性的特点,已成为广大群众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各地因电动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打通规划衔接堵点,推动国土空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跨区域协同和有序衔接,加快编制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专项规划,为毗邻区加快发展提供规划支撑。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 ...
淮南市潘集区政协反映,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各地“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度假村”等建设方兴未艾。但部分地区农文旅融合不紧,存在同质化倾向。
针对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的民营经济,建立政府、企业之间的数据传输平台,政府通过平台实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并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信息,跟踪企业发展动态等多重手段,确保惠企政策“精准 ...
六安市政协反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二是日常管理和执法力度不足。三是农村 ...
近年来,民宿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民宿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迟,与江浙沪等 ...
在与长三角等地市场对接时发现,我省很多特色农产品产量不高,规模偏小、标准不一、品牌不优等问题突出,经常出现“生产者想卖卖不掉,经销商想买买不到”的尴尬局面。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是在农业农村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应用导向,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以 ...
农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安徽特别是省会合肥种业起步早、发展快,基础良好,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打造种业之都 ...
“三头三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是当代中国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强“三头三尾”,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 ...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积极打造履行新时代“三安”使命市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建设。
商务部数据显示,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经过改造提升,累计引入城市首店162家、旗舰店154家,中华老字号品牌46个,国内国际品牌6300余个;2023年1至10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53...
我省乡村文化遗产悠远深厚、丰富多彩。省政协委员潘连宇建议,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将优秀乡村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重 ...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也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题中应有之义。安徽非遗音乐文化资源丰富 ...